我不是會唸書的小孩,從畢業後到一年前,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幾乎沒有看過一本書,就連最喜愛的漫畫,很多時候對裡頭的文字也是飛快閃過。

但去年開始到現在已經讀了三十本左右的書。為了使閱讀產生效益,也盡力產出近十篇閱讀筆記;不過自己對寫作這方面明顯有一很多不足的地方。尤其是必須把書裡的內容內化後,再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

首爾大學心理系教授朴注勇,一直致力教導學生寫作以及討論的方法;他所開設的寫作課程,有別於一般教授。他以批判性閱讀、高成效討論、再加上表達自己的想法,為課程主軸。

學生們表示上起課來雖然不輕鬆,但個個表收穫非常多,滿意度也很高。

根據史丹佛大學教授,卡蘿 德威克提出來成長型思維以及固定型思維;是一般人對學習的兩種態度,然而若想在寫作這方面有成長,必須抱持著成長型思維,相信自己可以越寫越好,簡單說是對書寫刻意練習。

朴注勇教授認為,一旦我們開始動筆,就會發現,自己寫不出來並不是因為想不出東西,而是不動筆就無法思考。那麼該怎麼做才能夠培養寫作習慣呢?教授提出關於刻意練習的四個原理:

1.從確認有效的方式開始,逐漸增加難度。
2.定一個有明確目標計劃,確實執行。
3.創造有效的心理表象;比方說,當寫作時,我們就是作家,而不是寫一篇文章而已。
4.透過反饋來改變行動,專注改善還有現有技術;反饋能夠帶來改善還有進步的空間。

再進一步,如果把上述的原理套用到培養寫作上面,可以歸納出具體六個方式:

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寫作

這有點類似自由書寫術裡限定時間的方式,限時內盡量寫,可以針對一個主題,或多個主題,甚至只是個人想法也沒關係。接著尋找支持自己說法的佐證,還可以將有關連的句子連結在一起。

盡可能在每天固定的時間持續寫作

教授說有一個錯誤的觀念,深植在大家心中,那就是必須有靈感才能夠寫作。其實越可以持續每天寫作的人,文字產量越大;教授比喻就像為了健康而運動一樣,每天寫作,肯定會看到自己的進步。

為了特定目的寫作時,寫出有邏輯並且含有個人主張的文章

如果是學生,可以嘗試投稿到學校校刊,或者挑戰學術演講;將寫出來的文章分享給他人,藉此得到學習的反饋。

寫出包含自己想法的文章

教授強調比起閱讀傳達客觀知識的文章,讀完作者文章後,如果能夠嘗試融合自己的看法與意見,這樣會更好。

嘗試把自己的寫的文章,說給別人聽

反饋對於學習一件事情,是非常重要關鍵;這也是運動訓練為什麼需要教練的原因。教授提到不用等到文章整個完整再分享,如果在寫作過程中時不時這麼做,對把握文章節奏還有脈絡,會有很大的幫助。

如果有人請你對他的文章提供反饋,盡量接受請求

閱讀別人的文章後給予反饋,能夠活絡我們思考文章好壞,逐漸提升自己的眼光。

後記

沒有什麼技巧是不需刻意磨練的。寫作就像練習游泳或是體操競技場一樣,都需要訂下目標,並且刻意練習。

朴注勇教授的這本書,沒有艱澀難懂的理論,適合你與我閱讀閱讀,且能夠朝著書裡方向前進的工具書。

職場環境受到網路影響,不斷在變遷,一個擁有寫作能力的人才,就可以利用寫作來行銷自己,讓更多人看見自己的專業。是否感到心裡蠢蠢欲動呢?還在覺得不知道怎麼下筆嗎?推薦這本書給大家。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寫作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小助理先生 的頭像
    小小助理先生

    小小助理先生閱讀周記

    小小助理先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