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到了廣度的重要性,學到了延後投入專業的重要性,從而改變看待自己與世界的方式
故事是由兩位世界冠軍的故事開始的,一位從小便有天才的稱號,透過發覺他才能的父親指導下,兩歲就應得過冠軍(未滿十歲組);三歲那年以四十八桿完成九個洞,高於標準桿不過十一桿而已,八歲時,男孩已經能夠打敗父親了,在進入史丹佛大學前,男孩早已非常出名。
另一位男孩,十歲之前對於任何有球的運動都特別有興趣,甚至滑雪、拳擊、游泳也不放過,雖然母親身為網球教練,卻從不逼迫男孩選擇什麼,直到十歲後才開始漸漸將重心放在網球。
這個就是老虎伍茲與羅傑·費德勒兩個完全不同的成功案例,老虎伍茲可以說是現代刻意練習最好的代表;那麽費德勒肯定能夠稱作多元嘗試,延後發展裡最適合的成功代言人。
大衛·艾波斯坦在2014年第一本書「運動基因」裡的後記便提到了好幾個比較晚才選專攻項目的運動研究,隔年獲邀演講,對象是即將退伍的軍人,當時還真的出乎他自己的意料;原來那些軍人對於退伍轉職非常沒有信心,但聽過大衛的演講之後,大夥真的鬆了一口氣。
這場由帕特·蒂爾曼基金會主辦的的巡迴小型演講受到熱烈歡迎,2016時基金會再度邀請大衛進行主題演講;促使作者不斷研究這個主題,因此對於這本書的輪廓越來越趨於清晰。
專家的迷失
一個人知道越多內部細節,做的判斷越極端
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與蓋瑞·克萊恩,對於專家的直覺有著不一樣的看法;2009年他們破天荒的合作著作一篇論文,並且達成了共識,專家的直覺能不能夠有效運用,都是必須根據所屬環境而有所不同。
美國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教授何高士,提出所謂「和善」學習環境,相同的模式,相對應的結果,通常一直都會出現。
反之不善的學習環境裡,沒有規則可言,更難以運用現有的經驗帶入目前所處的位置,那也許刻意練習將無法達到可預期的效果。
把不善的環境當成和善的環境是有危險的,事實上,這個世界裡,不善的環境還是居多的,不可能依靠著過往的經驗,在多變的環境裡,不是只靠一招就能夠應付了事,更多的是需要跨領域的多元知識相輔相成。
跨領域多元接觸
知識是一把雙面刃,你可以用知識完成某些任務,知識卻也容易蒙蔽你的雙眼,讓你看不清其他可能
ㄧ九八九年艾克森瓦拉茲郵輪撞上礁石,造成威廉王子灣巨大的環境與漁業災害,由於海水與原油混合後,形成像「巧克力慕斯」般的質地,再加上氣溫低,整片有如花生醬的海水,根本難以攪動。
經過二十年後,阿拉斯加海岸仍舊殘留三萬兩千加侖的頑固原油,2007年阿拉斯加的漏油回收協會,試著在InnoCentive 上刊登問題,看能不能找到解決的方式。
InnCentive是由艾爾夫·賓漢成立的一間公司,專門提供平台給公司付費刊登「問題」,並廣徵解決方案,是一個不受領域限制的一個平台,任何人都能夠將自己的想法奉上,解決問題的人可以得到豐厚的報酬。
最後一位化學家約翰·戴維斯的方法被大家一致認為應該可行⋯戴維斯在出差轉機時思考著這個問題,原本打算朝化學方式的方向去發想,但由於化學污染也是一大問題,便將方向轉為已不增加更多污染的方式。
戴維斯想像這其實有點類似喝思樂冰會遇到的問題,喝到最後都會攪拌一下,因為底部會結塊;接著戴維斯又想到之前短暫的工地經驗,見識到朋友的哥哥如何將逐漸硬化的混泥土,恢復液狀。
就這樣戴維斯致電一間混泥土震動器公司,詢問其可行性;最後畫出示意圖,說明震動器可接於船舶上,攪開拌鬆「巧克力慕斯」。
賓漢稱之為「內行門外漢」的思維,跳脫出問題本身的專業框架,從其他不相關的領域經驗中尋求解決方法。
事實上大家都不想承認,但這種情況其實常常發生;問題我們往往會尋求專業產業內的所有資訊,有時候反而讓自己陷入困境,很難退出來尋求其他管道,心理學還有個專有名詞來形容這樣的行為,「定勢效率」,即使有最好的方法,我們依然傾向自己慣用且熟悉的方式。
然而專業的研究資料還是非常重要的,唐·史旺森是一位圖書館學研究院院長,他很早就已經明白到能夠把天南地北的知識結合運用的人,將越來越備受重視。
史旺森在交叉比對不同的科學文獻時,發現鎂缺乏症和偏頭痛研究之間,存在著「十一個沒有人注意到的關聯性」,然而他找的全部是公開的資料,只是沒人發現相關性而已,所有應該把鎂當作一般治療的方式,因為證據顯示鎂與布洛芬對偏頭痛治療一樣有效,史旺森稱之為無人發現的公共知識。
專業人才所留下的研究資料越多,好奇心旺盛的一般人越有機會輕易搜尋相關資訊,更有可能突破專業的盲點,並將知識整合。
刻意練習的通才
在翻開這本書之前,我已經讀過安德斯·艾瑞克森所著的「刻意練習」;艾波斯坦的著作裡提到,暢銷作家葛拉維爾所寫的「異數」中「一萬個小時法則」,就是簡化了艾瑞克森教授的內容。
事實上刻意練習是一種有系統而且有效率的練習方式,它適用於任何你有興趣並且想專研的技能,不過你是需要成為頂尖高手或只是希望達到某一個程度,刻意練習的概念都能夠幫助到你。
然而多元廣泛涉獵的定義,絕對不會只接觸到各種領域的表面而已,肯定會是涉略到某一個程度,所以在把自己提升到一個領域裡的某個境界,刻意練習就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曾經聽過一句話,如果你對什麼有興趣,儘量讓自己在那個領域達到一定的程度,比方說喜歡跑步就讓自己參加比賽,對寫作有興趣就去投稿⋯
在這看似與你本業無關緊要的項目裡,也許哪一天能夠帶給你不一樣的驚喜。
萬維鋼教授的著作「高手思維」裡提到呆伯特系列漫畫的作者史考特·亞當斯,在還是上班族的時候,就開始著手畫漫畫與謝部落格了,甚至在內容部分還嘗試以各種不同的情緒表達,測試觀眾反應。
所以當華爾街日報發現部落格並請他著作專欄的時候,他已經懂得什麼樣的風格會吸引讀者;亞當斯在接受專訪時提出,二十五%法則,即時最好能夠培養兩種以上的技能,一種技能的程度達到全球二十五%以內就可以,並運用這兩種技能來做一件事,這樣成功的機率將大幅提升,當然如果可以有三項技能達到二十五%肯定是更好的。
充滿挑戰的時代
艾波斯坦於本書裡舉出大量的例子,來說明廣泛涉獵與接觸的概念與好處,但我相信不論身處在那個時代,專才還是非常重要的,只是不要墨守成規就不那麼容易了,尤其是在現在這個時代,擁抱多元觀點絕對是我們該重要的一件事情。
身處在這個知識隨手可得的時代裡面,資訊爆炸,可惜人類的注意力事實上是沒辦法太多提升的;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書都在提倡晨型人生或是習慣養成,無非是希望大家可以有效運用時間與方式來學習任何你有興趣的事情,然而實際行動是非常重要的!就算了解了世界是怎麼運作,如果不付出行動,又有什麼意義。
最近與公司年輕實習生聊到閱讀,由於世界現在處於一個尷尬的局面,疫情籠罩下,全人類的生活型態完全改變,我也是在這個當下,反思了許多事情。
種樹最好的時間點是十年前,還有現在,這句話說的非常的好,很高興自己目前是走在改變的道路上,相信只要大方向是沒有問題,那需要走多長的時間,我想那也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